在進行學術投稿前,還有一些重要的觀念和資源值得我們去認識,請參考本文,或點選上方圖示,進一步了解相關細節。
本校目前也提供各項開放取用(OA)期刊投稿優惠,歡迎老師和同學們多加利用!
什麼是OA?(開放取用/開放近用/開放存取)
Open Access(簡稱OA)是基於教育與研究的目的,在創用授權(Creative Commons)的條件或其他開放取用的授權條件下,將作品以電子形式出版公開於網路平台,供使用者免費取用。
OA的定義起源於2002年至2003年的三大宣言:布達佩斯開放取用倡議、貝什斯達開放取用出版宣言、柏林宣言,強調「允許使用者在無經濟、法律或技術層面的困擾下,可基於合法目的閱讀、下載、複印、傳播、列印、搜尋、索引作品或連結全文資料,僅在重製或散佈檔案時須正確引註。」
隨著電子資源蓬勃發展、學術傳播形勢轉變,研究者對電子資源的需求也有所提升,然而學術資源訂購所需預算大幅增加,於是OA文獻逐漸形成。
OA具有以下優勢:
1. 提升學術影響力,增加潛在讀者
2. 提升著作被引次數
3. 促進學術傳播
4. 免費取得所需資訊
OA文獻需具備數位資源、線上出版、免費取用、低使用限制之四大特徵,除此之外與傳統學術文獻相同,應具備嚴謹的出版、審稿流程以把關品質。
◆參考資源:
Open Access 開放取用二三事
OA行動派,實踐OA的方法
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
小心掠奪性期刊的陷阱
「掠奪性期刊/出版商(Predatory Journals/Publishers)」一詞由研究員 Jeffrey Beall提出,此類期刊的出版商「不在乎研究品質」,而是以賺錢獲利為考量。掠奪性出版商會向投稿者收取高額審查費,卻缺乏嚴謹的審查過程,甚至假造相關資訊,例如捏造編委名單,因此掠奪性期刊的學術價值並不受到學術界認可。
掠奪性期刊造成的危害:
1. 投稿者需要付出高額費用
2. 投稿者難以獲得可以精進研究品質的實質建議,無法累積學術聲望
3. 已被掠奪性出版商接受的研究,由於不能重覆發表,故無法改投其它有聲望的期刊
綜合《自然》期刊的記者Declan Butler和科技部誠信電子報的指引,我們建議研究者在投稿前,可透過以下幾點來確認該期刊的可信度:
✅確認期刊出版商有提供完整、可驗證的聯絡資訊
✅檢查期刊的編委會名單,並試著聯繫其中一些編委,詢問他們是否確實為該期刊出版商的編委。
✅閱讀該期刊所接受的研究,並評估它們的品質。試著聯繫這些研究的作者,詢問他們投稿該期刊的經驗。
✅確認是否有清楚說明同儕審查過程、出版費等相關政策。
✅警惕以email邀稿或邀請成為編輯委員會成員的期刊,掠奪性出版商的email常有以下特徵:
❗ 保證快速刊登
❗ 期刊名與某一本正規期刊名很像
❗ 收錄文章領域異常寬廣
❗ 期刊名與收錄文章領域常常不一致
❗ 期刊的所屬領域和收件者本身的領域毫無關連
❗ 奇怪而且不低的impact factor
亦可參考Jeffrey Beall設立的Beall's List,確認期刊出版商的可信度。
◆參考資源:
【科學與事實查核】掠奪性期刊是什麼呢?
身為研究者,該如何面對掠奪性期刊所帶來的挑戰
開放研究人員和貢獻者ID(ORCID)
ORCID全名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,是一家國際性非營利組織提供給研究學者註冊的唯一永久辨識碼,此識別碼可串聯研究人員與他們的研究結果及學術活動。
目前研究人員所註冊的ORCID帳號數量已超過500萬,並有超過9000種期刊在投審稿階段需要收集投稿者的ORCID帳號。
ORCID的優點:
1. 建立個人專屬學術識別碼,解決同名作者的問題
2. 快速建立學術履歷
3. 節省投稿時填寫、連結和更新個人資料的時間
3. 提高研究成果能見度,確保研究成果獲得完整且正確的引用
如欲申請或編輯自己的ORCID帳號,請至官方網站點選「Sign in / Register」。
◆參考資源:
ORCID介紹及註冊
ORCID是什麼?我要如何註冊它